朱元璋为什么杀刘伯温 刘伯温预言中国未来不可思议(5)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独裁的皇帝,他的登临天下是为了自己家天下万世一统。天下稳固后,朱元璋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所有帝王的一贯思维。为了使朱家的天下传之久远,他要铲除一切可能威胁皇朝的势力,他不能放过一个个一同打江山的元勋宿将。

刘基当然深知朱元璋的秉性,从他第一次被斥退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伴君如伴虎”的险恶处境。如果说第一次被贬,刘伯温由于功名之心未灭还满怀惆怅,那么他后来的被放归,则更像是一种自我放逐。这不仅因为明初同僚的倾轧十分激烈,不同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已到白热化的程度,更因为他对“圣意难测”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在雄主手下讨生活充满了忧惧,深知只有韬光养晦才是自我保全之道。
洪武四年刘基退休回家后隐居山中,竭力洗尽铅华饮酒弈棋,表现得像一个不识字的老农,口不言功,也不和地方官吏来往,他已做好了从此不问外事,不惹是非,安享晚年的准备。《明史》上这样绘声绘色地描述他的谨慎:“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史载,当时青田县令微服来访,刘基也就”称民谢去,终不复见“,可见其想安生过隐居日子的决心之大。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中,虽然风萧瑟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荆轲刺秦式的舍生取义是士大夫所推崇的,但在死神降临之前,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人生哲学,这一点连诸葛亮也不例外。在北伐五丈原病入膏肓之时,尚且点亮油灯祈求上苍保佑生命。但善于占卜的刘伯温却无法做到,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不在自己手中,那双天眼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忧谗畏讥的处境和心情的恶劣,使刘伯温的病情加重了。
洪武七年,朱元璋知其病重,赐归田里,胡惟庸受命登门赐给其中药,当那碗浓黑中药汁端在他床头时,他一定看到后边那双阴险目光。他只能无奈喝下绝命酒。此时,他一定有过“既生璋,何生基”式的后悔,从出仕转瞬即逝七年半,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短暂!真是悲哀欲绝啊!呜呼,为何当初失算于自己辅佐这位残酷无情的暴君……1375年四月十六日,刘伯温卒于家中,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