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杀刘伯温 刘伯温预言中国未来不可思议(2)
当他决意辅佐这位“明君”时,就已注定自已不得不吞下“谋算”半生的那坛鸩酒。他到金陵谒见朱元璋。朱元璋极为敬重他,称他“老先生”,认为是“吾之子房也”,特地修建礼贤馆安置,向他虚心求教。相较于几次出仕效命元朝廷屡被冷落的经历,朱元璋的惜才令刘伯温深为感动。

中国士大夫向有“士为知己者死“的高尚品德。也许是他的确为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所打动。于是也如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向朱元璋详细介绍隐居时所观察之各方力量对比的形势,和经过分析概括所制定的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卓越才智,颇为惊服,亦深感其至诚,遂视他为心腹。从此,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才得以充分的显示和发挥。他不仅“运筹帷幄”筹划全局,而且几乎参与了历次主要战役的决策。八年之间,辅助朱元璋灭陈友谅、取张士诚,西平江汉、东定吴会、席卷中原,群雄归命,抵定全国,创建了朱明王朝。
至此,他的谋略思想,已得以完全实现。朱元璋十分赞赏他,对刘基的谋算的评价是“皆应先生前教之言”,“实应先生之言矣”。那么刘基的谋略高明在何处?《明史·刘基传》总结道:“(灭陈友谅)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朱无璋那句“吾之子房也”确实由衷说出其时俩人关系密切的根由。朱元璋登基后论功行赏,“首徐达而次刘基”,位居第二。称赞刘基“资兼文武”,“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朱元璋此时已经黄袍加身,出于帝王的矜持和体现自己的英明,他对刘基的称赞是有所保留或讲究分寸的。就凭这一点,称刘基有佐命之功、王佐之才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