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至于蜀地,虽有天险,但是也是由于太多的山区,虽然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但是也不能和占据中原广大土地的曹魏相抗衡。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无一不是以地为本,以人为本,地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力的强弱。面积大的国家,收成和生产力高,人口增长快,兵源和军饷充裕,在军事上就占到了决定性的优势。历代的兵家,均是寸土必争。而当时曹魏就是占据着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中原黄河流域地区以及北荆州。而东吴所处的江东即南荆州、交州以及扬州,蜀汉所处的益州、南中相比来说是很贫瘠的。

那么,有人就会认为了:既然蜀汉处于劣势,那么就应该全力发展内政为上,以逸待劳。但是曹魏政权会如宋襄公一样任你发展,等到你发展好了再和你开战?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放弃军事就是自取灭亡。在这种意义上讲,北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不仅如此。
此时荆州已失。蜀国经历大败,魏国却有渔人之利,此消彼长,力量更是悬殊。关中已经成为魏国的首号攻击目标。虽然再度和吴国联盟,但是两国关系亦不牢固。蜀国发展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自力更生。但单纯的防御又不太可能给予足够保证。因此,蜀国只有先发制人,出兵伐魏。
而在当时的当时曹魏政权虽然已经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始休养生息。但是仍未完全巩固稳定,人心也完全归化。百姓们一旦过开了和平时代的生活,经济上有了起色,对现任统治者便不太会有极端的反感情绪。任由这样的局面延续下去,曹魏政权的统治便越来越有根基,对原来的东汉刘氏政权的忠诚度也就更淡了。长此以往,蜀汉仅存的“正统”有时势必丧失殆尽。因此,北伐也是不得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