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 揭陈后主陈叔宝为什么能善终
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对一个皇帝的称呼应该是大气,被世人敬仰的才对,为何会有一个皇帝称呼是井底皇帝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对于陈后主这个荒淫酒色不问朝政致使国破家亡的皇帝陈后主陈叔宝为什么能善终呢?下面女人屋小编为你揭秘。

陈后主,即陈叔宝,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共在位7年,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疏于朝政,整天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陈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衰落。据《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记载: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此外,陈后主还喜好文学,经常与才色兼备、精通诗词的妃嫔们、宫女们以及朝中文臣们混在一起,对酒畅饮,吟诗赋词,往往都是通宵达旦,把国事抛之脑后,不闻不问。陈后主在诗词方面有着颇高的造诣,最具代表作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中《玉树后庭花》成为着名的亡国之音)。
陈叔宝在位期间,正值隋文帝开国之初。文帝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隋之群臣,争劝文帝伐陈。开皇八年(陈祯明二年,588年)底,文帝下诏数后主二十款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有人劝文帝说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张扬。
文帝说:“若他惧而改过,朕又何求?我将显行天诛,何必守密?”于是修建了许多战舰,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总管韩擒虎、贺若弼等率五十一万大军分道直取江南。隋军东接沧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无不奋勇争先,欲灭了陈朝。
陈叔宝却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他下令建大皇寺,内造七级浮图,工尚未竣,为火所焚。沿边州郡将隋兵入侵的消息飞报入朝。朝廷上下却不以为意,只有仆射袁宪,请出兵抵御,后主却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