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 揭陈后主陈叔宝为什么能善终(2)
及隋军深入,州郡相继告急,后主叔宝依旧奏乐侑酒,赋诗不辍,而且还笑着对侍从说:“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摧败而去,彼何为者耶?”孔范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今日隋军,岂能飞渡?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有人妄传北军的马在路上死去很多。孔范说:“可惜,此是我马,何为而死?”后主听后大笑,深以为然,君臣上下歌妓纵酒,赋诗如故,似乎亡国的威胁并不存在。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儿子杨广南下攻陈,而此时的陈后主还深居高阁之内,尽情享乐,朝廷上下也没有人在意。随着隋朝大军的不断深入,陈国的州郡相续失守,陈后主依然带着朝臣们奏乐饮酒,对外面的战事置若罔闻。
等到隋军兵临城下,直捣陈国首都建康(今南京)之时,很多大臣和士兵们都纷纷逃亡,陈后主这时才惊慌起来,急忙带着妃嫔躲到了景阳殿后院中的一口枯井里避难。
不久,有隋军士兵们发现了景阳殿后院有一口枯井,于是向井里窥视,并大声喊叫,陈后主没有应答。士兵们打算向井里扔石头,井中人吓得呼喊起来。紧接着,士兵们向井中抛下绳索拉人,顿觉非常沉重,等到把人拉上来时,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是陈后主、张丽华和孔贵嫔三人同绳而上。
隋文帝得知后十分惊讶。据《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记载:既而军人窥井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隋文帝闻之大惊。
后来,陈后主投降隋朝后,隋朝的官员们还经常拿他藏匿于井的这个事情嘲笑他,称他为“井底皇帝”。(随着世代流传,后人也习惯地称陈后主为“井底皇帝”。)
其实陈叔宝之所以没被杀掉,全部经验就两字:装傻!当然,陈叔宝原来也精明不到哪里里去,要不然他也当不上亡国之君。在任时他就无心国事,热衷于声色犬马,重用一帮优伶宦官,朝政搞得乱七八糟,写点诗吧,还是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