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高空抛灭火器致人死亡 十岁男孩该受什么惩罚
高空坠物事件频发,深圳男孩被高空坠物砸中身亡的事情还未消散,近日又发生一起高空坠物事件。事件中十岁男孩7楼抛下灭火器,灭火器被抛下后直接砸中楼下一女性,该女性头部被砸伤,在送去救治的路上死亡。此事激起很多网友的热议,纷纷谴责该男孩,十岁男孩做出如此举动到底该承受什么样的处罚呢?

前一个月,刚刚发生了两起高空坠物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一名男孩丢物引起的。这还没过一个月,又出现了一起男孩高空抛物的事件,而这一次比上一次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的这名男孩,竟然从高楼丢下了一个灭火器,导致被砸者身亡。
2019年7月2日傍晚16时51分左右,贵阳市太慈桥国际城小区,一名中年女性走在小区中,突然间,一个不明物体从天而降,直接砸中了该女性的头部。随后,周边群众立即报警和报120。据相关消息,砸中该女性的是一个灭火器,是从7楼扔下去的,而扔灭火器的人,则是一名10岁的男孩。而被砸中年女子,在送医途中就不幸身亡。

7月3日中午,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发布了通报:“2019年7月2日17时,南明警方接到报警称:在辖区太慈桥国际城小区,一中年女性(袁某某)疑似被高空坠物砸伤。接警后,南明警方迅速到场处置。经查,当日下午16时51分,袁某某在小区内行走,不幸被楼上一10岁男童高空抛物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南明警方提示:高空抛物严重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请严格自律。同时,监护人要教育未成年人不要高空抛物,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7月3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死者名叫袁相会,今年39岁,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卖部。
其二儿子赵钰介绍,当时他与母亲正在一楼墙角处晒土豆片,突然楼上掉下一瓶灭火器,砸中了母亲的头部。他回头一看,母亲已倒在地上,头部流出一摊鲜血。随后家中大人迅速赶到,报警并拨打了120,他的母亲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居民告诉记者,小区灭火器都是放在走廊的,一定是有人将灭火器取下来,然后扔了下去。
死者大儿子赵廷告诉记者,他于今日从1楼一直排查到33楼,发现7楼缺失两罐灭火器。
他还表示,此楼栋高空抛物现象很常见,业主也曾多次反映,但从未有改善。

赵廷说,物管工作人员曾告诉他,砸死母亲的灭火器是当日砸下的第二个。之前就有一个灭火器从楼上掉落,所幸当时无人在楼下。大概间隔半小时后,母亲被第二个灭火器砸中。
目前,死者丈夫正在殡仪馆处理相关事务。据了解,死者一家来自金沙县,为方便7岁二儿子读书,于一年多以前搬来小区。大儿子今年18岁刚参加完高考,丈夫在做地暖生意。
据多位居民介绍,遭遇不幸的袁相会生前为人十分热情,看到有小孩想玩玩具但没有钱,她会主动拿给小孩玩,而且坚持不收钱,得知老板娘的遭遇他们都感到很惋惜。

网友评论:
网友:赔点钱 然后受害者一家永远失去了一位母亲 是我我接受不了 因为杀人者未成年而不用付出刑事责任 不知道各位是怎么想 是我肯定没法接受。
网友:作为监护人,监护责任不到位,致使被监护人故意杀害他人,监护人属过失杀人。
网友:监护人必须担刑责。
网友:别他妈说孩子小不懂事,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吧。
网友:这都能叫杀人犯了吧。
网友:是不是该判刑了?不够年龄应该去劳教。
网友:这种事情该怎样处理?除了监护人要承担的责任外,当事人(毕竟十岁了)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网友:十岁了,不是小孩子了,这就是内心深处的恶。
网友:有两个孩子 还有一个刚高考完,哎。
网友:类似事件越来越多,还是说怎么处理吧。怎样处理才能起到警示作用!如果只是简单民事责任,我估计警示效果不会太大。
网友:熊孩子,家教缺失。
几乎所有小区都有禁止高空抛物等警示标语相关内容的宣传,可高空抛物、高空坠物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在于:大人对孩子缺少管教,大多数是小孩乱扔的,对可能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加上孩子及其监护人抱有侥幸心理,总有人不自觉、心存侥幸或“不出事不收手”、压根就不在乎。
另外,现行的法律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在“纵容”熊孩子们
十岁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男孩不负刑事责任。只在民法领域,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的侵权案件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家长只需要赔钱即可。哎,可怜了被砸死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心痛!
高空抛物者,等于杀人,但对熊孩子却只有民事责任
有律师解读高空抛物法律责任:严重的高空抛物事故可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死刑。对于抛物人不明确的,将由所有有可能是抛物人的居民共同承担责任。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连坐制”。
但现实是,这些法律规定更多的只是针对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满14周岁的,只有民事责任。而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的侵权案件只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所谓替代责任,无非就是加强教育管理,民事赔偿等。
熊孩子+高空坠物=一条生命的离去,男孩高空抛灭火器这样的新闻每天都有可能在上演,我们可以想到的干涉措施,却只有家长的加强管理来扼制熊孩子作妖,物业加强管理,法律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小心翼翼。生命如此脆弱,再怎么小心,又怎么能预料到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一步到来呢?一次次的悲剧,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教训和反思,可能还有沉重的认命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