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500元还28万 大学生深陷网贷诈骗背后真相揭开
王某本应该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她的大学生活一点不美好却十分的难忘。王某大学时网贷了500块,不曾想她的噩梦也就开始了。本来是网贷500元买手机,可最后却需要偿还28万元,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网贷魔鬼害死人?

2015年3月,正在读大学的王某看上了一款2000元可以分期付款的的手机,每个月还款300元。她每个月有1000元的生活费,王某粗略算了账,觉得每个月还300元钱,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没想到2016年3月,王某生活上支出有些多,当月的300元钱无法偿还。她看到网络上有“低利息、无抵押、快放款”的宣传资料,就按照资料要求填完信息,随后有一名自称是贷款公司业务员的男子给她打电话,指导王某签订了几个电子合同,并告诉王某逾期要缴纳逾期费,王某成功贷款500元,但是网贷平台利息就是3毛钱,扣除掉150元的周利息,她真正能拿到手的仅有350元。
对于一个月只有1000元生活费的王某来说,一周还掉自己生活费的一大半钱,是她无力承担的。就这样,到期后王某偿还不了本金及利息,该网贷平台工作人员就向她推荐其名下的其他借贷平台,让王某在其他平台再次借贷,借来的钱用来偿付之前所欠的本息,王某就从一个借款陷阱进入另一个借款陷阱。
也正是这样,王某所借款项,犹如滚雪团一样越滚越大,巨额债务依然未还清。

王某在网贷前,被要求分别签订本金和利息合同,还要上传一张手持身份证的半身照片,她的手机通讯录、微信及QQ相关信息都要被当做抵押物抵押给对方。
网贷公司通过“借新还旧”垒高借款金额的方式,先后给王某在微信上介绍了22个出借方,她共签订了44张本金、利息合同。直到2017年7月份毕业,王某都是在借钱还钱中度过的。

王某毕业后回到玛纳斯县老家,她一直不敢将此事告诉母亲。直到2018年1月,网贷平台不分昼夜地给王某的妈妈打电话,并不断辱骂、甚至威胁要P王某的裸照发给她周围的人。王某的妈妈不堪其扰,去年1月,一次性还了13万元。即便如此,依然时不时接到催债电话的骚扰,母女俩过得苦不堪言。截至王某报案时,她汇给网贷公司共计28万余元。
3月,王某报警后,新疆玛纳斯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此案,立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侦办此案,同时将案件情况逐级上报,由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昌吉州公安局刑侦支队指导下共同督办此案。
2个多月来,专案组民警奔赴多个省市,查询涉案银行账户63个,通过梳理资金流水,初步掌握嫌疑人基本信息。犯罪嫌疑人相当狡猾,对窝点选择很隐蔽,有时还会突然转换地点,这无形中给抓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广东省潮州市网安、技侦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确定了嫌疑人窝点在潮州市的一个山村里。经过三天三夜的蹲守,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于6月11日将5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

6月19日,5名犯罪嫌疑人被新疆昌吉警方从广东省押解回疆。截至目前,冻结涉案资金400余万元,扣押涉案银行卡60余张,扣押涉案手机80余部,扣押涉案车辆3辆,扣押电脑6台。目前,案件深挖工作正在进行中。
网络网贷一直是骗子聚扎的平台,因为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缺乏金融常识,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缺钱花,心理防线较低的特点,成为了他们的重点目标。许多大学生因为缺乏基本的理财能力,不断的陷入深渊。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财务情况,如果孩子不想透露,可以及时的从征信网站上查询孩子的征信信息,收集消息,及时止损。
近年来各种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兴起,因其流程短,放款快等特点,成为了很多急用钱用户的首选。但与之相伴的,网贷诈骗也快速兴起。今天就来盘点几个常见的网贷诈骗案例,剖析下网贷诈骗的手法~

案例1:
“您需要办理贷款吗?”最近手头有点紧的小王接到了自称是某贷款公司的电话,当了解到可提供“免抵押”“快审核”“快到账”的贷款服务时,小王心动了。于是按照电话中的提示与网贷公司负责人添加了微信。

很快,小王收到了负责人在微信上发来的网页链接,简单填写好个人信息之后,平台提示获得了2万元的贷款额度。本以为这笔钱会很快到账,而对方却要求缴纳一笔保证金,急于拿到这笔钱的小王没有思考太多便把保证金打了过去,当小王再次确认放款时间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避坑1:
正规网贷平台不会让用户提前缴纳任何保证金、服务金等费用。
案例2:
在网上看新闻的小李注意到网页上有一则低息贷款APP的广告,于是在手机上下载了这个APP,填好个人信息等资料后,软件提示需要访问手机短信、通话记录等权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小李迅速点了几个确认之后,便顺利申请成功,并到账。

可是当他准备还款的时候,发现利息远远超过了平台当时承诺的比例,小李致电咨询后被威胁到,如果不还这些利息,对方会通知他的通讯录好友,还说出了几个他手机通讯录里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避坑2:
软件提示要求打开手机权限时,一定要仔细确认,会不会涉及到自己的隐私信息。
案例3:
大学生小张,想在课余时间挣点外快,听同学说有一家培训机构报名之后,留一下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就可以领500元。小张看同学已经都领到了,也赶紧去匆匆报了名,填了自己的信息并顺利领到了钱。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小张和他的同学们都收到了一个网贷还款的通知,少则2-3万,多则近10万,顿时傻了眼,报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培训机构用来网贷,尽管不是自己操作,但仍需偿还。
避坑3:
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别有用心的人用很多违法的事,自己还有可能被牵连。
提醒
使用网贷,请到正规平台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敏感权限不要轻易开放,不轻易把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交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