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一级致癌物多菌灵真的存在吗 揭秘喝酒致癌的机理(2)

多菌灵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农药,具有广谱杀菌特征,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超过10,000吨多菌灵,其中大部分在国内使用,啤酒的原料大麦、饮料的原料水果等,确实都会在播种期间或生长期间喷洒这一药物,而多菌灵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根据研究,土壤中的多菌灵在降解250天后,仍会残余5-13%,不过在碱性条件下,降解速度会加快。
因此,在收购大麦、橙子这些农产品时,厂家都会对其中的多菌灵残留进行监测,我国也制定了GB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这一国家标准,其中对于各类农产品中的多菌灵含量提出了上限要求,如大麦的多菌灵最大残留不得超过0.5mg/kg。
那么,如果在生产最终消费品时还需要额外添加这种物质,啤酒及饮料厂家再去监测这一物质,不是显得多此一举了吗?实际上,在生产过程中,残余的少量多菌灵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如大麦在酿造啤酒时,多菌灵在发酵过程中,损耗超过90%,可见,我们能够从啤酒中摄入的多菌灵实在是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