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最大腐败案进展如何 私吞巨额公款浙大被掏空(3)

相比基建腐败,贪占科研经费具有更大的欺骗性、隐蔽性和危害性
“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存在腐败风险。”这是2014年7月7日,中央巡视组对复旦大学的巡视反馈意见。
“吃喝拉撒睡,全都靠经费。”西安理工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刘丁,利用科研经费吃回扣购买豪车,更是暴露出了高校人员“吃”科研经费的“潜规则”。
被媒体称“可能创造了贪污科研经费新纪录”的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原院长陈英旭,授意其博士生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近千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据统计,中国的科研投入每年已超过1.2万亿元,其中,国家投入在5000亿元以上。但现实是,项目一到手,一些课题负责人就蜕变成了“项目老板”,科研经费就成了“唐僧肉”,任他们宰割:有利用购置科研设备拿回扣的;有直接用来购买私有汽车房屋的;有为自己购买高价保险的;至于用于旅游和吃喝拉撒等日常开销,则更属家常便饭。1.2万亿元科研投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究竟能获得多少科研成果?
近两年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规矩越来越严,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开始不再随心所欲。有的课题负责人甚至抱怨:“既然是课题费,就该只核查成果,成果达到要求,费用直接取走,为什么还要管课题费怎么用呢?” 此话实在令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