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最大腐败案进展如何 私吞巨额公款浙大被掏空(2)

■从基建到招生,从科研到学术,腐败均有渗透
梳理见诸各大媒体的高校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发案的高校既有本科层次的大学,也有专科层次的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有地方院校。腐败重灾区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违纪违法人员从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党政一把手到基建处长、后勤服务公司领导等中层干部,甚至普通教职员工,窝案、串案时有发生。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2005年至2012年高校与科研院所职务犯罪进行统计,发现涉案人员遍及财务部、图书馆、博物馆、餐饮部、装备处、教材科、车队、卫生科等40余个部门,腐败行为形形色色。
基建领域是当前高校腐败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2014年12月9日,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受贿、挪用公款一案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周文斌被指控的2300余万元受贿款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是某投资公司为感谢周文斌在工程承接、工程款支付、审计决算等方面的关照,先后9次送给其410万元人民币和30万元港币。而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忠元和该校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范昕建,则被检察机关指控在2006年至2012年间,收受工程承包商所送财物共计1280余万元。
据办案人员透露,高校基建领域职务犯罪暴露出的“潜规则”充斥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招投标环节、发包分包、施工、验收、预决算和工程进度款预付等。为获得工程项目,一些建筑企业将工程总造价的5%至10%作为行贿资金列入支出预算,这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