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什么那么多乌鸦叫不停 清朝乌鸦是神鸟吗(4)
在满族民间传说中,乌鸦的拯救者形象跟乌鸦的食腐性有关。乌鸦落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身上,将其包围,给敌人造成他们已经死了的假象,从而搭救了他们。努尔哈赤下令要在索伦杆上敬饲乌鸦。沈阳故宫清宁宫前就立着一根索伦杆,有丈余高,顶部有一碗型之物,木杆置于汉白玉基座上。

萨满在祭祀仪式中,将五谷和猪杂碎放在神杆的顶端,敬饲鸦鹊;皇太极则不准任何人伤害乌鸦,且专门伺鸦。《东三省古迹遗闻》载:“必于盛京宫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粮以饲鸦,是时乌鸦群集,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肃肃,飞鸣哑哑,数千百万,宫殿之屋顶楼头,几为之满。”这里,乌鸦的灵性是因为乌鸦“偶然”救主而被赋予的。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动物崇拜了。对于被救助的皇帝来说,是因为被意外搭救,而采取行动感激乌鸦,对于满族后世来说,是由于乌鸦救了满族的皇帝(也是祖先),所以对乌鸦心存感激。二者都是一种报恩的行为。对于乌鸦是这样,对于喜鹊也是一样。关于努尔哈赤的传说有很多异文,其中,有的就说是喜鹊立在了小罕(努尔哈赤)的头上,被明军当成木桩得以逃生。这跟清文献记载的喜鹊救樊察的传说有相似之处。然而,为什么救人的是鸦鹊而不是别的鸟类呢?究其原因,还是跟原始的满族对于鸦鹊的动物崇拜有关。
吹城时的螺号并不是一直在吹,当满族人推车挑担地来到城门处,开始喜滋滋地领取钱粮时,螺号声就停了。大约在时辰进行到一半,也就是现在的时间八点钟时,螺号又吹响了。这螺号应该与开始的螺号有所不同,因为它是专门吹给乌鸦听的,是乌鸦们已经听习惯了的集结号,肯定有着特殊的节奏与音调。

于是,中国历史上只有此时此地才能见到的奇妙景观就在盛京城出现了。随着螺号声,数不清的乌鸦从四面八方漫天飞来,向着方城,向着故宫一带集中。地面上的人群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声震天宇。史料记载,盛京吹城时,附近各县的乌鸦都应召而来,最多时有几十万只,飞起来遮天蔽日。这话有些夸张,但十万八万还是能有的。那个时候,故宫的房顶、周围的大树、民居都落满了乌鸦,看上去,像蒙上了一层薄若蝉翼的黑绸。关于这种罕见的奇景,《清稗类钞》中曾有过传神的描写:“……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肃飞,飞鸣哑哑,数千百万,宫殿之屋顶楼头,几为之满。”
盛京城设有掌管鸦粮的专员,粮肉均有定律。饲鸦的地点是在故宫的西墙外空地上,一条狭长的空地,像是一张硕大的餐桌。人们把煮熟的精米饭掺上瘦肉丁,天女散花似的播撒在空地上。乌鸦立刻像一片片黑云从天上、从树上、从故宫的房顶飞落而至,叼欢啄乐,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