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鹃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揭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
望帝啼鹃的典故大家听说过吗?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他为蜀治水有功,百姓见他能干、贤明,就尊称他为“望帝”,这也寄托了百姓对他的殷切期望。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守护这自己的国家。下面女人屋小编为你讲述关于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

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蚕丛。他曾经教导当地百姓如何养蚕。在蚕丛的带动下,四川的养蚕业逐渐发达起来。蜀字的本义,就是蚕的意思。蚕丛这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别,是向上直竖的。他死后,用石棺埋藏,百姓也都仿效他的做法。后人称这种用石棺埋藏的坟,叫丛目人家。蚕丛死了以后,由柏灌当王,然后由鱼凫当王。在鱼凫领导下,蜀国百姓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鱼凫后来打猎时得道成仙。关于古代蜀国,人们所知道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不知过了多少年,忽然有一个青年男子,叫杜宇的,从天上降了下来,成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望帝当国王的时候,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他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