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富周莹活了42岁 为丈夫吴聘守寡一生并成就商业传奇(2)
周莹辛苦经商
在清末那个动乱的社会里,女人要想立足商场,除了具有临危不乱、果敢刚毅、处事冷静、智慧过人外,传统文化倡导的诚信仁义是周莹成功的法宝。

当时周莹身边围绕着几十个谋士能人,其中尤以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著称,他们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周莹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她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
经过她的艰苦经营,吴家的生意日渐转好。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连成一气。民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可以想见。之后,周莹又在关中各地开设当铺,药铺以“仁寿堂”为字号,并在淳化、口镇等地开设了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号;泾阳县城内山门角以西两边都是式仪堂的房产,共二十几院,足足占了半条街道。这时吴家的家业已达鼎盛时期……
宣统二年(1910年),安吴寡妇周莹去世,终年42岁。伴随着她生命的谢幕,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她离开周家时十七岁,在吴家度过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风雨岁月。她用自己的刚强和不屈的性格,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吴家,据当地人说,安吴寡妇周莹出殡的当天,自发送葬的四邻乡亲约有八万之众,这种葬仪,在关中道上不是绝无仅有,也是空前绝后。尽管如此,吴家寡妇周莹,死后也是不幸的,在她手里修的吴氏陵园是吴氏庄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庄严与气势,到现在还显示着不容忽视的气派。然而她的坟茔却进不了吴家陵园,只在陵园以东200多米的地方安葬,至今已了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