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要受胯下之辱的真相 揭韩信为什么不自立为王(4)
可见,在反秦阶段,韩信是没有作为的,相对应的,也就没有政治地位和声望资本。
而六国之后韩信就更不是了,韩信也不是张耳陈馀那样的六国豪杰,当年穷的要吃漂母的饭,被乡间喽啰欺负受胯下之辱,韩信是纯正的屌丝出身。
所以,韩信因为既不六国之后,也不是是反秦功臣,那么他的政治地位和威望就可想而知的低,所以当年刘邦隆重拜将韩信时,“一军皆惊”——怎么是他,而且刘邦派韩信单独领兵,还派张耳做名义上的一把手。“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

第二点,也是控制力——韩信对军队的控制力
时间镜头调到公元前204年,那一年,韩信大起大落,先喜后悲。
喜的是韩信当时离开刘邦单独带兵已经一年了,攻下了魏国赵国,特别是赵国之战,韩信背水一战收服军心。
韩信战术布置的时候,布置故意不说清,就很自信的说“今日破赵会食”——今天打赢了赵军再吃饭。诸将是“莫信,佯应”,等韩信背水一战,出其不意的攻赵军背后,并胜利,诸将诚恳的请教韩信所以然,韩信才娓娓道来“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名言。那时的情况就是“诸将皆服:非臣所及也。”
韩信带兵,从一开始拜将时的“一军皆惊”,到出征初期需要张耳镇场子,再到后来攻赵用能力降服诸将,诸将异口同声“非臣所及也”的敬服之声。韩信渐渐的在军中树立起了属于他的个人威望,这个,是韩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