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揭唐太宗砸魏征的墓碑是怎么回事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一个是从谏如流的明君,一个是敢于直言的忠臣。这两位不仅是君臣关系,更是知己好友,他们的故事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关系这样要好的两位,在魏征死后为何会传出唐太宗砸魏征的墓碑传闻呢?下面女人屋小编为你讲述这段君臣佳话。

贞观十七年(643),六十四岁的魏征因病溘然长逝。唐太宗闻讯后,悲痛万分,罢朝五天,以示哀悼,并说出了那段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魏征生于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他从少年时代起便博览群书,志在四方。他曾经效力过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窦建德,以及李建成等人,最终却因为遇到的都不是明主而无法施展抱负。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仰慕魏征的才华,召他入朝。面对太宗的怒斥,魏征坦然说道:“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忠告,绝无今日!”这种直率的态度不但没有让魏征获罪,反而赢得了太宗的好感,使他成为太宗的近臣。
贞观初年,濮州刺史庞相寿被告发贪污,受到了削职处分。作为跟随唐太宗出生入死几十年的老部下,庞相寿冒死求见太宗,请求免于处罚。唐太宗先是气愤地拒绝了庞相寿,然而晚上回到寝宫后,想起庞相寿忠心耿耿地追随自己,如今年事已高,家有妻儿老小,又心生不忍,便传话给庞相寿,让他仍旧留任原职。魏征听说此事后,上书给太宗说:“不追究庞相寿的贪污罪,令其留任原职,这等于纵容贪赃枉法。如果其他的老部下也因此而贪污,陛下该怎么办呢?”唐太宗慎思之后,最终决定撤销了自己赦免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