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从何而来 揭萧何为什么不救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你听说过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那么萧何做了什么事情呢?为何成败都是他一人决定的。当初萧何为什么不救韩信,却眼睁睁看着韩信被杀。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女人屋小编为你讲述。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地翦灭异姓王的斗争。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
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
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又借巡游云梦泽之机,设计擒住韩信,并以谋杀罪将其押回京都,软禁起来,同时削去了韩信的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