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反清 揭吴三桂反清失败原因是什么(5)
二、亡明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既已降清,必然亡明。
吴三桂深知,在中国传统道德观中,背叛是很严重的事情。但再严重的事情也难道成王败寇的天理。
人性的变化就是如此之快,曾经镇守山海关,清军不能入。降清后就突然能横下心铲除所有明朝余孽。当大清统一中国的急先锋,可谓物极必反。
明已然被李自成亡过一次,以此疲敝之态,被清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吴三桂的错误在于:忠心固可表,演技太浮夸。在后来的灭明过程中,吴三桂的表现如疯狗一般,不计后果。由此为其最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三、反清
这可谓是吴三桂一生中最愚蠢的事。由于其疯狂的亡明行径,他反清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吴三桂反清时,正值玄烨当政。玄烨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皇帝之一(是公认的)。对吴三桂而言,对手很强。何况彼时清朝统治中原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意味着一代人。虽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旧恨,但三十年足以让很多人忘记。即便想起,也不会忘记是谁引清军入关,是谁如疯狗一般为清军攻城略地、残害同胞。
(图)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
吴三桂的愚蠢在于“矢忠新朝”三十年后,又扯起了“复明”的旗号。反叛之前,率部下祭扫桂王陵墓,“恸哭,伏地不能起”,对部下大加煽动。反叛之后,发布檄文,指责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并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岂不逗逼乎?
古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吴三桂这个造反的口号是严重有问题的,许是老糊涂了。俗话说no zuo no die。
既失天时,又失人心。仅有的地利,也未能充分利用。而年轻的玄烨还能在此时发布政令:在各省任职的吴三桂部下的亲属概不株连,各安职业。
仅这一条,此二人,高下立现。吴三桂理当是败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