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尸检照片首曝光 死因惊人(11)

结论4:歌榭舞台有幽灵
湄宾酒店南端有一个十分怀古式的歌榭舞台,相信也是吸引邓丽君入住湄宾酒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爱好音乐是邓丽君的天性,加上她爱看各种表演,这个精致古朴的舞台, 令邓丽君很有代入感.然而舞舞台中仅有一张小椅,在无人时显得特别空旷,门柱旁又放置几樽断臂折脚的歌伎木偶,凄凉惨淡,令人更添愁绪.走上舞台陈旧的木地板上,灵学家告诉姚志达,已感应到低沉,渺若女声的「夜半歌声」在绕梁,而术数师的小罗庚指南针也头个不停…….姚志达见状示意立即撤出,以免骚扰幽灵的安宁.……
综合所述姚志达再次对《江南时报)2002年8月4日第24版的报导,以及他提醒老编的其中两个疑问:邓左面颊有一个巴掌的痕迹;死者喊叫了几次「妈妈」作出解答,姚志达指出:该巴掌印,不排除是法国男友保罗所打的,但打面颊不至於会死人,除了是鬼上身;而人最危险、最无助、最痛苦时,总是本能地叫妈妈的.若是气喘者,临终前定气若游丝,根本叫不出妈妈,也不可能声音大到令外人听到.更何况邓丽君住在十分清静的顶层右角落,更是难为外人所知.可见邓临终前一定发生了激烈的对抗、挣扎现象,而男友保罗又被警方证实当时不在身旁,因此邓是与恶灵抗争,最後气喘猝死.
邓丽君这个名字传到大陆,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尾声.大陆人“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捂着棉被听邓丽君”,如此情景显然被夸张了.当时大陆闭关锁国,两岸军事敌对,大陆人要听邓丽君的歌,只能从收音机的短波里,痴迷邓丽君者显然属于极少数.在那个阶级专政极为严酷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甘冒坐牢的危险赴“敌台”幽会邓丽君,只为了几首好听的歌曲?
“邓丽君时间”通过“央广”的短波频率向大陆播放,直至1995年邓丽君去世后才停播.作为一个宣传工具,邓丽君经常参加各种劳军演出,其中,特别具有标志意义的是到金门去,慰问那里的“前线弟兄们”.直到1991年,已渐渐淡出歌坛的邓丽君,仍然前往前线慰问官兵.邓丽君在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慰问时,曾向大陆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