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下10楼 轻生背后真相疑似校园霸凌
大一男生在母亲面前纵身一跃跳下10楼,这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有如此的选择?母亲介绍,跳楼前一天就已经察觉孩子情绪不对,于是去学校接回孩子聊了很久,想不到孩子还是选择了轻生。根据母亲了解孩子之前的一些情况,母亲判断是校园霸凌,而校方否认这一说法。

校园霸凌,一个灰色的词。学子们的噩梦。
6月21日,昆明市盘龙区星光俊园一声巨响,一个人影重重地砸在了下方车上。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跳楼。
事件主人翁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经济系大一学生王某,至于跳楼原因,疑似遭遇校园霸凌。

王某至今昏迷不醒
据校方通报,4月28日,王某组织数学课签到中与张某产生矛盾。当晚18时左右,张某及舍友余某等人到王某宿舍进行理论,并发生轻微肢体接触。
最后辅导员介入,王某在班长的陪同下在医院进行检查,未发现身体有明显伤害。而打人者张某和余某也收到院内警告处分。此后,王某与张某相处融洽。
但是针对校方的通报,王某的母亲却并不买账。如果真的相处融洽,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跳下10楼?
而且还是当着母亲的面纵身一跃,这是多么地决绝。

王某于6月21日清晨7时30分从家中跳楼,事实上事发前一晚,他就曾失联数小时。
据王某母亲表述称,20日晚,儿子曾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以后要和父亲好好的,不要吵架。这话引起了母亲的警觉,她从电话中听出儿子所处的环境风很大,于是赶紧打车直奔学校,并给辅导员王老师打了电话。
20日晚8点,母亲抵达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杨林校区),打不通儿子电话的她查看了学校监控,结果只见王某经过一条路之后就没了身影。这时,她打开了微信运动,发现儿子只走了7000多步。母亲因此判断儿子没有走远,后经过多番寻找,终于在晚上23时17分找到了王某。此时,他正躺在学校10栋背后挡墙的一块高地边,欲往下跳。
在家长和老师的劝阻下,王某情绪逐渐稳定,退回到了安全区域。23时48分,学校安排车辆将王某子母二人送回家中,并派出两位老师陪伴。

7个小时后从10楼跳下
王某母亲告诉记者,20日晚她还带儿子去吃了烧烤,两人聊天到次日凌晨。这时,王某说自己有点困了,想在妈妈的房间睡觉。不过,母亲因为担心自己卧室有一扇大落地窗不安全,便让儿子回到他那窗户较小的房间睡。“他回到自己的房间,但我觉得不对劲,马上就打开了房间门,见到他正坐在窗沿上抽烟。”
“妈妈放开我,我不跳,就抽根烟。”母亲上前一把抱住时,儿子对她说。于是,母亲便松了手。然而就在母亲松开手的一刹那,王某却纵身从10楼跃下。
“儿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生命的全部,他才20岁,20岁,一个人风华正茂的时候,我怎么能够接受,一个活蹦乱跳的大小伙现在成了这样。”母亲几近崩溃。
王某砸到了一辆车上,没有当场死亡。小区保安发现后拨打了报警和急救电话。抢救过程中,王某母亲把这一消息告诉给了校方。
家长怀疑儿子曾受到校园欺凌
王某为何突然选择轻生?据网友介绍,是因为王某曾和同学发生冲突,后一而再再而三遭受恐吓威胁所致。
王某母亲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她表示,自己在6月初给孩子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了口袋里有云南白药喷雾。“我问他怎么会有云南白药,他说是打球崴了脚。”一周后,母亲又从儿子兜里发现了病历本和CT影像。母亲追问,儿子说是在宿舍不小心碰到了头,之后便不再言语。“再到上学前的那个周日晚上,他突然对我说要退学,开始坦白在学校发生了什么,说同学打他的头、背,眼镜片也打掉了。”
为了了解更多情况,母亲拿了儿子的手机,结果发现王某早在一个多月前的4月28日就与同学张某发生了冲突。
王某母亲向记者提供了一张她儿子和辅导员王老师的QQ聊天记录截图显示,王老师曾于4月29日关切地询问王某“哪些人”“什么时候把你围宿舍”,并告诉王某“现在扫黑除恶,告诉他老实点”。王某也曾向老师说:“老感觉还会被别人打,别人老是针对我这样。”
校方否认校园欺凌说法
7月4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通报,详细叙述了4月28日冲突前后的经过。
据通报,4月28日,王某组织数学课签到中与同学张某产生矛盾。当晚18时左右,张某及舍友余某等到王某宿舍进行理论,并发生轻微肢体接触。辅导员得知情况后,对张某和余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及教育,并要求带王某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4月29日,在班长及张某的陪同下,王某在嵩明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经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有明显伤害。经济学院决定按照校纪校规对张某和余某给予院内警告处分。此后,王某与张某相处融洽。
此前7月3日,记者就曾向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求证是否存在“校园欺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头到尾绝不是校园欺凌事件”,并提供了一份情况说明。据介绍,事发四天前的6月17日,辅导员王老师曾与王某母亲沟通,她表示儿子不愿意来学校,希望张某能与之沟通。之后,王老师把张某叫到了办公室,张某表示自与王某调解后,并没有再出现矛盾,关系也良好,愿意通过关心交流配合王某打开心结。当天,张某联系了王某,王某表示自己心情压抑,叮嘱张某好好备考。第二天,王某回校考试,当晚,王某和张某在宿舍聊天,张某说把对方当朋友。
不过,对此在病房内的王某姑父却表示这是学校单方面的讲解。王某母亲也表示,她确实与张某见过面,但对对方当场说的话并不满意。“儿子自被人殴打后,心理上就产生了极大的阴影,自尊心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21日事发当晚6时,红会医院向王某家属出具了病情告知、谈话记录,王某被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特重型、闭合性胸外伤、脊柱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等,病情危重。截至记者发稿,王某仍在抢救中。

网友评论:
网友:他的内心太脆弱了,你说的很对,死都不怕人还怕什么?
网友:我只想说校园凌霸事件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希望人平安。
网友:向校园暴力说不。
网友:校园暴力什么时候能有效解决?施暴者能不能受到惩罚?
网友:他应该第一时间跟学校老师或保卫处反映,跟父母沟通报警处理此事,而不是默默忍受……
网友:小伙子想不开了,有啥的,以后把场子找回来!
网友:那些欺负他的"流氓大学生"怎么处理了?

网友:每次看到这种新闻真的很让人揪心啊,这毁掉的可不止一个家庭那么简单,我不知道他在收到校园暴力后是否求助于学校,如果求助了学校没有重视那这个学校也太那个了吧,如果长时间的殴打隐忍于心而不寻求合适的帮助,等到承受不了的那天就跳楼,说心里话我觉得他活的也太潇洒了,完全不顾亲人的感受。
在这残酷的事实背后,有我们忽略不了的现象——校园霸凌

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校园霸凌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区域均有发生,而且发生频次越发密集。统计出来的数据仍是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霸凌事件由于孩子们害怕被报复、被嘲笑等诸多原因未被揭露出来。
校园霸凌现象发展初期,孩子们可能会向老师反映情况,但是部分老师没有引起重视,认为这只是同学之间普通的玩笑,从而轻视了事件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最终,校园霸凌没有得到有效的管制,施暴者更加无法无天,受害者更加胆小、惧生、抑郁。最终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自杀。
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霸凌现象,主动引导孩子们走出阴影迎接未来。
1、家长方面
从家长的角度,我们应该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在孩子幼时就得纠正其不良习惯,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如果发现孩子表现出强势、不讲理、欺负弱小的现象时,就得及时阻止,耐心地向孩子分析利弊,让孩子们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纠正。不然等到坏习惯形成,最后再想纠正就太难了,最终如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到头来受累的还是你们家长。
同时,从小也得教育孩子,如果遇到类似于校园霸凌的现象时,要主动找老师、父母反应情况,别存在过多的心里顾虑。他们都是会真心帮助你的。如果感觉老师的处理方式不是很满意,那么一定要给家长说,别害羞、别怕,家是你最温馨的港湾。
如果孩子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家长,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也得多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如果发现异常就得主动找孩子谈心,态度别太强硬,要耐地、语气平和地进行交流,这样孩子才能敞开心扉。

2、学校方面
作为学校管理方,一定要完善学生保护机制,对于类似于校园霸凌现象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趁着扫黑除恶的势头,将校园暴力根除。当他们决定采用暴力解决问题时,就得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后果。豆豆老师认为,对于校园暴力事件,必须要加倍严惩。比如普通的违纪是警告处分,那么涉及校园暴力就得留校察看或者直接开除。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不是纵容违法犯罪的收容所。只有严格的校规校纪才会对学子产生威慑,才能将一些犯罪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对于老师而言,你们是学子在校期间最大的支持,所以必须对学子们的反馈上心,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寻找事件原因。只要将老师的责任心拿出来,才能对得起学子对你的信任。学校那么多人,他只找你倾诉,那说明你就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你始终不管不顾或者不上心,那么他会怎么想?他会感到绝望。所以,作为老师,发现学子们异常或者得到学子的反馈时,一定要引起重视。或许在你看来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对学子而言可能就是他的一生。
3、社会方面
社会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当我们周围充斥着暴力事件时,大家都会潜意识地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那么一旦发生一些小的冲突都不会首先考虑怎样协商,而是直接采取暴力的方式,殊不知一时冲动却误了一生。
所以对于社会环境的净化也非常重要。在目前扫黑除恶的大环境下,社会净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项工作应该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去抓,而不是一时兴起。希望这个社会都是有理走遍天下,而不是暴力解决一切。
生命没有第二次。希望大家都能爱惜自己的生命,压力大要学会倾诉。问题是用来解决的不是用来逃避的。别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解脱了自己,伤透了家人。希望大家行动起来,还校园一方净土。愿这世界再没有“黑“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