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毒品肆虐台校园 解析青少年染毒的原因有哪些(2)
据台湾“卫生研究院”2009年、2014年的调查,台湾地区12至17岁未成年族群首次使用非法药物的平均年龄为12.5岁、14.8岁,首次使用地点在“学校”的有23.1%、18.3%,毒品侵入校园的比率之高,让人心惊。

有舆论指出,吸食过毒品的青少年在步入社会后仍有很高的比率继续使用,台清泉岗空军基地染毒,极可能就是青少年“毒品生态链”的延续。但是,台湾成瘾科学会理事林沧耀、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学系特聘教授兼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杨士隆都认为。
这样的数据存在被低估的情形,与学校的通报方式有关。林沧耀表示,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心态保守,发现学生吸毒,都会先在校内辅导解决,严重者才会通报曝光。“如果校内吸毒学生100人,会被学校通报的大概只有5人。”新款毒品难以察觉咖啡包、巧克力、跳跳糖、梅子粉……
形形色色的休闲食品,配上花花绿绿的外包装,对爱吃零食的孩子们来说充满着诱惑。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糖衣外表的零食却有不少是新式毒品。据台湾媒体报道,此前嘉义一名就读小学高年级的男童“小方”。只因同学请吃包装成“小熊软糖”的摇头丸染毒,小小年纪就开始与毒瘾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