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为什么叫哀家 什么人可以自称哀家你叫对了吗(3)
“臣妾”非“妾”
不少历史题材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嫔妃和比自己级别高的人说话时,往往自称“臣妾”。 这一称呼的典型性和相关剧情所具有的魅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很多观众认为“臣妾”是古代后妃的专用称呼,其实不然。

“臣”与“妾”是两个不同的词,含义不同。《说文解字》:“臣,事君也。象屈服之 形。”古者“臣”指被抓获的战俘,奴仆,男性奴隶,后引申为男子自谦之词。“妾”,本指女奴,因其身份卑贱,可用作妇女的谦称。古代女性自称为“贱妾、妾人、小妾、下妾”等。 “臣”和“妾”可以作为语素结构成合成词“臣妾”,先秦文献中多有记载。
“臣妾”最初为服贱役的男女奴隶的总称。男曰臣,女曰妾,后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如《秦律》中称因犯罪被罚为奴隶的人为“隶臣妾”。《易·遯》有:“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臣妾”一词在使用过程中范围逐渐扩大,可以指称臣服于统治者的民众。《汉书·食货志上》:“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唐代诗人刘长卿有“万方臣妾同瞻望,疑在曾城阿母家” (《闻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南宋诗人陆游诗有 “上天佑仁圣,万邦尽臣妾”(《登城》);宋王禹偁“明明圣天子,德教如四维。蛮貊尽臣妾,县道皆覊縻”(《送笻杖与刘湛然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