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汉代女尸不腐之谜辛追 还原辛追夫人怎么死的真相(4)
然而发现并没有停止。白膏泥下露出了黑黑的木炭。木炭大概有五千公斤。木炭里面其实有许多的小孔,是能够吸潮的,容器里是水,大家能听到呲呲的声音,水在往空隙里进呢。我们来看一下辛追夫人的墓葬结构,棺材周围被木炭和白膏泥包围着,形成了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这上面有厚厚的夯土,还有一个大的封土堆,这些都提供了一个密闭、低温、恒湿的外部环境。许多方法从客观上来说都起到了保存尸体的作用,比如,棺材中的液体、封土堆、夯土、白膏泥和木炭,那么既然内棺里有液体,为什么就没有流出来呢?棺材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当时看到这个棺椁了,上面盖着芦席,把芦席揭开以后,就看到一个完整的棺椁,非常完整,就是像新的一样的,大家非常高兴。 侯良组织了当时的挖掘工作,和湖南省博物馆的许多人一起,目睹了那场规模宏大的挖掘。一些老师傅带着一些年轻人,用半人工,一半用人力绞动,把它吊上来,这里就指挥,那里绞动,拿着杆子把它吊上来,那是非常费力的,大概是一个星期。那是一个典型的二椁四棺的墓室,它是一个古代厚葬的典范。巨大的棺椁显示着墓主人的身份与尊严,盛放棺木和随葬品的葬具,叫做椁,打开椁的上盖,露出了琳琅满目的物品。边箱内丝帛、木器、陶器、中草药、农牧产品等一大批随葬品,都被保存得比较完整,依稀再现着墓主人生前的场景,俨然一个古代社会生活的博览会。
随着椁厢内的文物逐渐清理完毕,人们把目光重新聚集到棺椁当中的内棺。三个七彩内棺用漆封着口,紧紧地套在了一起。 这个就是盛放尸体和随葬品的,叫做棺椁,当然它只是一个模型,真正的在湖南省博物馆里陈列着,有三米多高,木纹都是很致密的,不容易腐烂,棺椁里面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因为古代不像现在一样实行火葬,而是实行土葬,都盼望在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是一种很唯心的思想。人的地位越高,棺椁的结构越复杂。最早记录棺椁等级的,是《礼记》,有这样的记载“天子四重,诸侯三重、大夫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