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史上最惨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揭太平天国死亡人数(2)
一、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和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但或者是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是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2、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是迫于贫困,希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 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中,洪秀全和冯云山虽都是自小饱读诗书,但青年时有屡试不第。可以说他们是从小接受了较强的正统封建思想的教育,但却又被封建阶级始终压迫着的迫切需要反对这种压迫的人。而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是典型的贫苦农民出身,是在封建阶级的压迫下痛苦呻吟的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起义领导人和广大农民走到了一起,并爆发了这场起义。在太平天国的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在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了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再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