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2岁叫金钗之年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怎么称呼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有不同的称呼,而且都很“好听”,比如有金钗之年,金钗指的是十二岁,为什么12岁叫金钗之年呢?南朝梁武帝在《河中之水歌》里写道“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意思是女子到了十二岁要带钗,所以就称呼十二岁为女子的金钗之年。
女子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叫法,刚出生不满周岁时叫襁褓,两到三岁叫孩提,这个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女孩到了七岁就叫始龀或者髫年,总角是幼年孩童的称呼,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这样叫。
垂髫是指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有的人听这个称呼会觉得是老人,其实它代表了孩子,黄口是十岁以下的孩童,很多古装剧里常听到黄口小儿这个词,幼学是十岁。
女子十二岁叫金钗之年,十三岁叫豆蔻年华,十五岁叫及笄,十六岁叫碧玉年华或者破瓜之年,二十岁叫桃李年华,二十四岁叫花信年华,之后就是大家背过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和九十的老人叫耄耋,还有百岁之人叫期颐,当然古代很少有活到百岁的人。
古代每个年龄段的男女都有不同的称呼,女子的称呼要比男子好听,就像金钗、豆蔻、碧玉、桃李和花信,到了三十岁之后,男女称呼都是一样的,不需要进行区别。
人的一生可能很长,也可能特别短暂,这都是命运,就像晋阳公主李明达,她就在金钗之年因病逝世,唐太宗对她十分喜爱,晋阳公主死后,唐太宗悲痛欲绝,整个人变得颓废,消瘦,他就算再强大,也无法承受爱女的离开,何况晋阳公主才十二岁。
版权声明:本文系 pearl 授权勒蒂屋独家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及摘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