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五大隐士分别是谁 历史上的黄石公到底是谁(2)
于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用好言好语千方百计挽留,魏辙决心已定,一个劲不愿回去。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书写好后,他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的意愿。

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此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没多少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
秦末汉初隐士:东园公
东园公,姓唐(一说姓庾、园),名秉,字宣明。是秦末汉初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居园中,因以东园公为号。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东园公与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汉代立国以后,刘邦一直想要网罗德高望重的四人,却被拒绝。他们过著清贫而安乐的生活,写《紫芝歌》以明志。
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便请出商山四皓出面。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