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背后的原因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会怎样(6)
从项羽与乌江亭长这段对话来看,此时,追兵距离还远,项羽完全可以在亭长的帮助下,渡江后跨马东去。不过,项羽从被围后的慷慨悲歌、到埋葬送别美人虞姬、带八百将士溃围出逃,再到乌江边遇乌江亭长,他内心的思想斗争是持续不断的。而乌江亭长言辞诚恳的一段劝话,竟起了反作用,让项羽彻底认清形势。他深感大势已去,气数已尽,于是,瞬间做出了拒绝过江的决定。
更加无奈的是,项羽其实也确实没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首先,乌江亭长虽说江东有民众数十万人,但如果依据秦末战乱时的人口结构,十万之众除去女人、老幼,具有作战能力的青壮年估计不会超过2万人。
更何况,能征战沙场的将士们,当初早已都被项羽带到战场上厮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相当严酷,基本上是靠硬实力来证明。可以说,垓下之战以后,项羽军队伤亡过重,在战斗力方面,他已不再有与刘邦决战到底的资本。

其次,当初项羽起军时,是打着“灭秦复楚”的旗号,大批江东子弟背井离乡追随他征战,自然是众志成城,所到之处才有“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大好局面。
而此时的现状是,秦政已灭,项羽没有反秦这面“大义旗帜”,出师无名,难以得到民众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