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为什么要赴鸿门宴 揭鸿门宴的结局是什么(3)
项羽生性坦率、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刘邦有心计、奸诈狡猾、知人善用。鸿门宴中,项羽多次无视谋士范增暗示项羽刺杀刘邦的举动,当刘邦主动谢罪后,又不顾后患让刘邦借机逃走,充分证明项羽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性格。而刘邦的谦虚和圆滑,明知宴席中暗藏杀机依旧赴宴都充分说明了刘邦的老奸巨猾。

历史学家在对鸿门宴人物分析时,也对范增和张良这两位谋士进行了分析。范增多谋多略,处世有方,是项羽第一谋士,谋略却总是不能得到实施。张良足智多谋,为人谨慎圆滑,是刘邦的贴身谋师,也是帮助刘邦在鸿门宴中安全脱险的最大功臣之一。
鸿门宴结局,在中国历史上是以范增的遗憾而告终,项羽在范增的精心策划下为刘邦设下鸿门宴,意在除去其对手刘邦,但最终还是在经过三起三落的事态发展后放刘邦离开,鸿门宴结局为项羽后来乌江自刎,刘邦称霸建立汉朝埋下伏笔。据历史记载,项羽是左右鸿门宴结局的最高领导,其次项伯和曹无伤起到了推动作用,外加刘邦个人的圆滑,导致鸿门宴结局成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