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被骂 郭沫若无耻文人的称号是怎么来的(2)
要论才气,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郭沫若当仁不让排第一,集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各类桂冠于一身,有些是官家送的,但大多倒名至所归。
他的甲骨文研究、浪漫主义新诗和充满激情的回忆录,皆是无可否认的传世之作。尽管立场和人品多有非议,他还是顺利当选了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鲁迅在骂他流氓之前,也不得不先承认他是一个才子。
那么,在现代中国历史语境之下,才子是如何变流氓的? 才子与流氓之间,究竟有何内在的精神脉络?
还是要从童年说起,一个人的秉性通常与他的家庭与生长环境有关。郭沫若出身于四川乐山沙湾小镇。这个地方以盛产土匪出名,当地人也多少沾染了一点匪气,郭沫若后来也多次自称“我这个天生的流氓痞棍”。

一般人总以为中国读书人是儒道互补,进则兼善天下,退则归隐山林。独具慧眼的闻一多却指出,读书人在儒道之外,还有一个“匪气”。匪气、流氓气、痞子气,“三气”相通,它们都来自底层的江湖社会。一般官宦之家出身的读书人,会有点迂腐气、书生气,但接触不到这“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