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揭鲁迅为中国文学做了什么(2)
同年的3月鲁迅到了日本,先入弘文书院补学日语。1904年9月免试免费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仙台医专地处偏僻乡下,远离东京300公里,是一所二流学校。鲁迅选中这里,一个原因可能是他对一些留日学生俗不可耐做派的厌烦,希望独自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另一个原因可能他看中的是这里没有中国学生。至于选择学医的原因,他自己解释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呐喊·自序》)此时的鲁迅非彼时的鲁迅,他的理想很现实,很平常,那就是学一门知识,掌握一门手艺,将来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即使是这个愿望,也谈不上多强烈,多迫切,在当初确定专业的问题上,鲁迅还处于一个彷徨期,多变期,自己是不是适合学医,学医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出路,他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仙台鲁迅感到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藤野先生,他在《藤野先生》回忆道:“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总会强过老师对学生。藤野在听说鲁迅去世半年后,写过一篇《谨忆周树人君》的文章,其中提到:“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
作为一个日本人,相信藤野先生的记忆完全是凭着当老师的直觉,不可能掺杂着别的因素。鲁迅弃医从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志趣并不完全在学医上,也就是说他在确立专业时没有考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