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历史上的郑板桥怎么死的(3)
费氏乃是板桥祖母的侍婢,郑家这时因家道中落,已养不起仆人,费氏感主人之恩,依然到郑家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每日清晨,总是先背着小板桥出门,穿过一条大约两百步长的竹巷,到街上花上一文钱买个烧饼给板桥吃,之后再忙家务。偶尔有一点好吃的,也总是先让板桥吃,然后才轮到自己的孩子。

后来,她自己儿子当上了八品官,请她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从板桥幼年起,费氏和板桥一起生活了三十四年,七十六岁去世。对于乳母费氏的抚育之恩,板桥终身难忘,中了进士以后,板桥抚今追昔,不仅生起了对乳母的深深怀念之情: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随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乾隆十九年(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