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原因是什么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汤和(4)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 发现这种情况,非常震怒,认为是故意欺骗他,下令将各地衙门长官主印的一律处死充军边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他是当时人公认的好官。

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盗官粮。 朱元璋十分重视,将他们全部逮捕。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 牵连在内。最后追赃粮700万石,郭桓等数百人被处死,各地布政使官员入狱被杀者又有数 洪武刻本《御制大诰》万人。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因此破产者不计其数。
本来,汤和也属“荆棘上的刺”,在必杀之列,可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其自保“经验”可圈可点,不无“考古”价值。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一直认账的。
他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找个岔子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他却很谨慎,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这才被宽恕,几年后进封为信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