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1935什么意思电影剧情介绍(3)
《领袖1935》选择以周恩来的视角来结构全剧,这样的处理也颇有新意。当前,有的年轻观众对于80年前的长征了解不多,对于遵义会议前后的复杂背景也知之甚少,如何在常规电影的叙事时空里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个主题讲清楚,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是一个考验。遵义会议前后,周恩来处在党和红军领导集体的核心层,对当时的复杂情况比较了解。这部影片以周恩来的口吻来叙事,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讲述当时的情景。这种形式也为当代观众创造了一个对话的空间,让年轻人理解了中国革命、中国红军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毛泽东。通过周恩来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央领导集体的群像,李德的古板、博古的较真、凯丰的耿直,不同的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其中,对毛泽东的塑造无疑是最见功力的。面对同志的犹疑,面对敌情的瞬息万变,他殚精竭虑,甚至深夜造访周恩来的住处,说服领导集体接受他的意见,最终带领红军摆脱生存的险境,使一个雄才伟略、机智果敢、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领袖形象呼之欲出。

另外,本片客观地还原历史史实,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影片叙事的焦点,就是当时党和红军的领导者们,面对艰难处境,应该带领红军向什么地方去、以什么形式突围而产生的激烈争论。在这部影片中,所展现的领导集体内部不是一派祥和的,而是存在教条主义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观念的持续冲突的。甚至有人质问毛泽东,认为游击战争和《孙子兵法》打败不了国民党军队。在讨论要不要进攻打鼓新场的时候,领导集体里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认为这是敌方布下的陷阱。而在经过一系列实践检验之后,一直反对毛泽东的其他领导成员,终于认识到了他的远见卓识,诚恳地向他表示道歉。编导的这种处理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真实,没有刻意拔高领袖人物,同时也展现了那一代领导人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坚持真理。影片还几次描写毛泽东在艰苦行军环境下,创作《忆秦娥·娄山关》的情景,他和同志们为下半阕苦苦思索,最终吟咏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佳句,既点了题,也体现出他们身上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