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白嘉轩扮演者是谁人物形象分析结局如何(2)
自从父辈的手里接过族长的大任后,白嘉轩一直谨遵祖宗和朱先生的教诲,决心“学为好人”、“耕读传家”,自觉地靠拢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坚守者行列。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这是白嘉轩从“生理需要”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便是一种依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自我”意识。其实,白嘉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过分遵循传统文化的人。但当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儿子转变为家族最具权威的族长,角色、环境的变换,似乎激发了这位继任者的潜能及“自我”意识。

剧照
白嘉轩身上也体现着比较浓厚的“超我”意识,尤其是对待黑娃的时候。面对黑娃这样当过土匪,又不顾传统理论要娶有夫之妇的叛逆者,这位恪守传统伦理文化的捍卫者,仍然能够压抑自身“本我”的非理智的冲动,以宽广的胸怀帮助他洗心革面,连朱先生也鲜有的态度地赞赏其搭救并教化黑娃的行动。甚至对一直与之斗争、德行卑鄙的鹿子霖,他也宽厚待之。当鹿贺氏求他搭救鹿子霖时,他二话不说派二儿子白孝武去了县上。在此时白嘉轩的这种超我意识,似乎又不是太过于深刻和明显。他可以以一种超然于物外、超然于乱世的“超我”态度去面对田福贤等贪赃枉法等人,却不能理解女儿白灵和鹿兆鹏的理想和信仰。他的“超我”意识并不完全的是弗洛伊德说的那种“独立于自我”的超我意识。于是乎,他不理智的“本我”意识造成了其内心深处传统文化与文化心理结构的强烈冲突。正如陈忠实所说的:“传统与现代的那种文化冲突,造成了人物心理结构的、观念的改变…原有的心理结构的平衡被颠覆、被打破,人物的心理便陷入了一种痛苦。”
白嘉轩的结局算是圆满,儿子们各有所成,唯一的遗憾就是女儿白灵,但也是最终成为烈士,与之对比的鹿子霖结局悲惨。在《白鹿原》中,作者没有提及白嘉轩的死!电视剧版的白嘉轩结局会不会死呢?我们一起观剧吧。